首例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在北醫三院秦皇島醫院成功實施
摘要:
近日,北醫三院神經外科派駐專家韓蕓峰副主任醫師完成了北醫三院秦皇島醫院首例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該項手術技術的成功實施填補了北醫三院秦皇島醫院缺血性腦血管病顯微手術治療的空白,將開啟腦血管外科治療的新篇章!
67歲的孟先生因右側頸動脈重度狹窄導致腦供血不足,長期頭暈、頭痛、頭懵、記憶力減退,且近期情況逐漸加重。得知北醫三院派駐專家韓蕓峰副主任醫師擅長頸動脈狹窄的顯微手術治療,慕名找到韓蕓峰尋求手術治療。
韓蕓峰接診后,詳細評估了孟先生的頸動脈狹窄情況,發現其右側頸動脈斑塊導致管腔重度狹窄,右側大腦血流灌注明顯下降。更可怕的是,孟先生的斑塊不穩定,隨時有斑塊破裂、脫落導致腦梗死風險。韓蕓峰和孟先生及其家屬充分溝通,為其安排了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去除斑塊,疏通血管,改善腦供血,預防腦梗死。

(術前會診和討論)
孟先生患有心律失常、房顫、高血壓、高脂血癥、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多種疾病,手術風險高。術前,醫務科組織神經外科韓蕓峰副主任醫師、麻醉科手術室丁利剛主任、心血管內科派駐專家李丹副主任醫師、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派駐專家張靜副主任醫師、神經內科派駐專家劉向一以及神經外科張鳳君主任等多位專家進行多學科聯合會診及術前討論,并制定了完備手術方案及圍手術期處置流程。

(韓蕓峰副主任醫師手術中)
術前準備完畢,韓蕓峰主刀,神經外科匡德利、范鵬郎副主任醫師配合。手術采用右側頸部4厘米的微創切口,在顯微鏡下去除右側頸動脈的斑塊和增生內膜。手術過程中,麻醉科手術室醫生進行麻醉監測和管理,全程為患者進行腦氧飽和度、腦功能監測,為手術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歷時約1.5小時手術順利完成,患者很快蘇醒,言語和四肢活動完全正常,生命體征平穩,手術失血僅約10ml。

術后第一天,患者便可正常飲食,下地活動。復查頸動脈CTA和腦MRI血流灌注,結果顯示原右側頸動脈狹窄處斑塊完全消失,管腔明顯通暢,右側大腦血流灌注明顯改善。術后第三天,患者頭暈、頭懵癥狀明顯好轉,家屬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向韓蕓峰連聲致謝!


頸動脈狹窄是我國中老年人群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原因,大約1/3的腦缺血發作和腦梗死由它引起。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簡稱CEA,是重度和癥狀性頸動脈狹窄外科治療的“金標準”。CEA手術曾經只能在三甲醫院開展,北醫三院秦皇島醫院神經外科在派駐專家的技術支持下,目前已全面開展CEA手術治療頸動脈狹窄,將極大地方便秦皇島及周邊地區群眾的就醫和手術需求,也必將推動腦血管病的防治工作。

瀏覽 (614)